艾蒿的藥用價值與食用方法
艾蒿,味苦而辛,無毒,全草均可入藥。其具有溫經、去濕、散寒、止血、消炎、平喘、止咳、安胎、抗過敏等功效,還能調經止血、安胎止崩、散寒除濕。下面為您介紹艾蒿的幾種食用方法:
- 煮糖水:適合經來煩燥,尿赤灼痛,口干口苦,喜冷水,便秘難下,舌紅苔黃,脈數無力者飲用。
- 做餅:將五月艾葉打成漿,與糯米粉制成艾葉餅。口感有濃郁艾葉香,略帶苦味,吃后齒頰留香。此餅有美容功能,是客家婦女坐月子必吃的點心,還可治感冒。
- 做糕:取艾葉、粘米、糯米、沙糖各適量。先將艾葉陰干,與粘米或糯米浸泡兩小時,用打漿機磨成米漿。沙糖煮溶后與米漿煮成糊狀,入銅盆蒸一小時,冷卻后切件。
- 煮紅糖水:可用于緩解痛經。
- 做餃子:將艾蒿切碎,搭配蔥、豆芽、豆腐適量切碎拌勻,用鹽、味精調味成餡。用面皮包成餃子,可蒸可煮,能增進食欲。
艾蒿不僅有多種藥用價值,而且食用方法多樣,能滿足不同需求。
*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,僅供閱讀參考。如有不適,建議立即就醫,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、治療為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