炙黃芪是一味傳統的補氣要藥,藥性微溫,具有補氣升陽、固表止汗、托瘡生肌、利水退腫的功效。黃芪根據加工炮制不同分為“生黃芪”和“炙黃芪”(用蜂蜜炮炙),二者作用有所區分:“生黃芪”偏于固表止汗、托瘡生肌、利水退腫;“炙黃芪”偏于補氣升陽、益氣固表。
從治病需求來看,年齡不限,小孩子到老年人都可服用。女性從青春期開始,因每月月經排出,制造血細胞的有效鐵質長期流失且往往得不到及時補充,幾乎每個女性都會出現或輕或重的“缺鐵性貧血”。若有一直膚色不好發黃、月經一直不準且每次都往后推遲1個星期等情況,與貧血有關,可服用炙黃芪。不過更提倡偏于補血,可用《四物湯》(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)加減,配用黃芪、大棗助當歸生血,中醫有“以氣領血、氣行血行”的說法,也可根據身體情況找中醫生辯證施治。
黃芪藥性帶溫,凡身體具帶熱象,如發熱頭暈、咽喉腫痛、大便秘結、小便黃赤的不宜服用。
網上介紹“黃芪可以調節內里,改善膚色”并非中醫理論,或許是由于黃芪具上述功效,氣血充足使身體康健,從而讓膚色得以改善。
結論:炙黃芪是一味功效多樣的傳統中藥,適用人群較廣,但服用時需注意自身身體狀況,合理使用以發揮其功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