輪狀病毒是一種雙鏈核糖核酸病毒,屬于呼腸孤病毒科,總共有八種,其中A種最為常見,幾乎90%五歲左右的幼兒都感染過。
輪狀病毒每年在夏秋冬季流行,易引起嬰幼兒腹瀉,主要通過糞 - 口途徑傳播。它早在1973年就被發現,當時有50%以上的幼兒感染過,目前已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。
在發展中國家,養家畜的人員較多,而家畜是輪狀病毒病原體之一。嬰幼兒接觸或食用家畜后易感染該病毒。
病毒借由受體媒介的內吞作用進入細胞,在受體的小腸上皮細胞中產生腸毒素。感染過程中,輪狀病毒產生信使核糖核酸來合成蛋白質并進行基因復制。病毒質是核糖核酸復制的地方,約兩個小時就能在細胞核周圍形成,若未被抑制,會引發腸胃炎導致腹瀉。
臨床上,輪狀病毒性腹瀉為滲透性腹瀉,病程較長,需要及時護理和治療,否則會導致幼兒脫水死亡。據統計,全世界每年因感染輪狀病毒死亡的嬰幼兒約900000人,中國約1000萬人,其中0 - 2歲的嬰幼兒為主。
結論:輪狀病毒對嬰幼兒健康危害較大,尤其在發展中國家需重點防控,應重視對其的預防和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