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,流感病毒主要分為三種:甲型、乙型和丙型,其流行程度依次遞減。甲型流感病毒通常會造成大暴發流行,乙型為局限性流行,丙型則多為散發,引起流行的概率極低。
甲、乙型流感病毒在形態、結構以及生物學功能上較為相似。
1900年,人類最早在雞身上分離出甲型流感病毒——真性雞瘟病毒。1933年,英國人從人體咽喉部洗液中首次分離出人體甲型流感病毒。
直到1940年,人類才發現乙型流感病毒,其抗原性與甲型流感病毒完全不同。
流感病毒外層的輻射狀突起血凝素(H)和神經氨酸酶(N)分別由兩種不同糖蛋白構成。H和N抗原結構改變會引起流感病毒的抗原變異。一般而言,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1 - 3年發生一次變異,乙型流感病毒的抗原則變異較緩慢。
甲型流感可暴發或小流行,嚴重時會引發大流行甚至世界性大流行。甲型流感病毒廣泛分布于雞、鵝、鴨、豬等家禽及一些哺乳動物中,既能在人類中流行,也能傳染給動物并導致其生病死亡。乙型流感雖也會暴發或小流行,但不會引起世界性大流行,且至今人類未能證明其能生存于除人類以外的動物中。
綜上所述,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在發現歷程、抗原變異和流行情況等方面存在差異,了解這些有助于更好地防控流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