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血性休克的成因、階段及癥狀
健康的體格依賴于身體中充足的血液循環。當因外傷或疾病導致血循環異常,身體大量失血時,各臟器得不到血液和氧氣供應,人體會產生應激反應,出現代謝紊亂,進而引發失血性休克。
失血性休克的階段劃分及癥狀
- 早期休克:出血早期,患者會有面色蒼白、心率加快、血壓驟降等表現,但意識仍清醒。
- 中期休克:血液大量流失,患者呼吸急促、煩躁不安,體溫開始下降,血壓極速下降至最低值以下,逐漸失去意識。
- 晚期休克:若未及時救治,任由血液流失,各臟器會逐漸衰竭。心肺功能衰竭表現為面色晦暗、心律不齊、肺水腫等;呼吸功能衰竭導致呼吸困難、急促;腎功能衰竭會出現高血鉀、無尿、電解質平衡紊亂等;胃腸功能衰竭使患者出現吐血、便血等癥狀。此階段必須立即救治,否則會導致患者死亡。
失血性休克危害嚴重,不同階段有不同癥狀表現,及時識別和救治至關重要。
參考權威站點來源:暫無公開權威醫學文獻鏈接可明確提供,但以上內容依據醫學基礎常識。
*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,僅供閱讀參考。如有不適,建議立即就醫,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、治療為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