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熊貓血”是對Rh陰性血型的俗稱,因其稀有性而得名。Rh血型系統(Rhesus)是繼ABO血型系統之后的重要血型系統,主要根據人體紅細胞表面是否存在“RhD抗原”來區分。
在漢族人群中,Rh陰性血型的比例僅約為0.3%(千分之三),因此非常稀少。而在某些少數民族中,Rh陰性血型的比例可能較高,甚至可達20%以上。
Rh血型系統在醫學領域具有重要意義,尤其是在輸血和妊娠管理中。以下是與Rh陰性血型相關的重要醫學問題:
如果Rh陰性的母親懷有Rh陽性的胎兒,胎兒紅細胞上的Rh因子可能通過胎盤進入母體血液(例如胎盤剝落時)。這種情況下,母體可能會產生抗Rh抗體(抗凝集素)。
抗Rh抗體可以再次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,導致胎兒紅細胞凝集和破壞。這種免疫反應可能引發胎兒嚴重貧血,甚至導致胎兒死亡。
Rh陰性患者在輸血時必須接受Rh陰性血液,否則可能引發嚴重的免疫反應。因此,Rh陰性血液資源的稀缺性使得其在醫療急救中尤為珍貴。
Rh血型系統的名稱來源于恒河猴(Rhesus monkey),因為最早在這種猴子的紅細胞中發現了Rh因子。該發現為輸血醫學和免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。
| 地區/人群 | Rh陰性血型比例 |
|---|---|
| 漢族 | 0.3% |
| 歐洲人群 | 15% |
| 非洲人群 | 約5% |
| 部分少數民族 | 高達20%以上 |
Rh陰性血型因其稀有性和醫學重要性而備受關注,了解其分布特點和醫學意義對于醫療實踐和科學研究具有重要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