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是全球乙肝患者數量最多的國家,其中廣東省的患者比例尤為突出。盡管這一現象與中國13億人口的龐大基數密切相關,但乙肝問題的嚴重性無疑需要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。了解乙肝的癥狀表現對于預防和治療這種疾病具有重要意義。
乙型肝炎(HBV)是一種由乙肝病毒引起的傳染性肝病。感染后,患者通常會經歷約3個月的潛伏期。在此期間,病毒可能已經對肝臟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,但癥狀可能尚未顯現。
乙肝的癥狀多種多樣,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乙肝患者的肝功能受損,導致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出現障礙,進食量逐漸減少。此外,已攝入的營養物質無法被充分代謝,難以滿足機體的能量需求。這些因素使患者容易感到疲勞、乏力,甚至出現體力不支的情況。心理壓力、失眠和多夢等主觀因素也可能加重這些癥狀。
肝臟分泌的膽汁是幫助食物消化的重要成分。乙肝患者因肝功能受損,膽汁分泌減少,導致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受到影響,從而出現食欲減退、惡心和厭油的情況。
乙肝患者常感到右上腹或右背部疼痛,疼痛程度因人而異。在運動或劇烈動作時,疼痛感可能尤為明顯。這種現象通常是由于肝臟腫大導致肝被膜張力增加,或炎癥波及肝臟韌帶及其周圍組織所致。
肝臟是膽紅素代謝的核心器官。當肝功能受損時,膽紅素的攝取、結合、分泌和排泄過程會受到阻礙,導致血液中膽紅素濃度升高。乙肝患者因此可能出現眼睛和皮膚黃染的黃疸現象。
乙肝不僅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,還可能對其心理狀態和社會生活帶來負面影響。因此,定期體檢、接種乙肝疫苗、注意飲食衛生以及避免不安全的血液接觸是預防乙肝的重要措施。
乙肝是一種常見但可防可控的傳染性肝病,及時了解其癥狀表現并采取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,對于患者個人和公共衛生領域都具有重要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