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營養醫學領域,食物的酸堿性并非由口感決定,而是取決于食物經人體消化、吸收、代謝后產生的酸堿性物質的多少。人類食物主要分為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維生素、礦物質五大類要素。其中,礦物質雖含量微量,但對維系身體健康至關重要,食物的酸堿性由所含礦物質的種類及含量比率決定。
魚、蛋、肉類、乳類、甜食、油脂、五谷雜糧類食物含磷、氯、硫等元素較多,在人體內代謝后產生硫酸、鹽酸、磷酸和乳酸等酸性物質,被定義為酸性食物;而大多數菜蔬、水果、海帶、豆類、海藻等含鈣、鉀、鈉、鎂、鐵等元素較多,在體內代謝后呈現堿性,屬于堿性食物。
葡萄口感酸甜,很多人認為它是酸性食物,但實際上葡萄在人體代謝后產生的物質呈堿性,屬于弱堿性食品。釀酒用的葡萄又酸又澀,制成的葡萄酒不僅含有水和酒精,還富含葡萄糖、果糖、蔗糖、本糖以及酒石酸、草酸、檸檬酸、蘋果酸等物質和礦物質,在人體代謝后也呈現堿性,同樣屬于弱堿性食品。
人體有自我調節自身PH值(酸堿度)的功能,內環境基本呈中性且略偏堿性。葡萄和葡萄酒的弱堿性與人體長期進化形成的微堿性內環境相呼應,這也是葡萄酒受眾多人喜愛的原因之一。
確定食物的酸堿性不能依靠味道,而是由食物經人體消化、吸收、代謝后產生的酸堿性物質的多少決定,大多數蔬菜水果是堿性的,對身體有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