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生素時代細菌性肺炎的現狀與癥狀
進入抗生素時代后,細菌性肺炎的預后曾有顯著改善,但自60年代起,其病死率居高不下。細菌耐藥率不斷增高,“難治性”肺炎屢見不鮮,尤其在兒童、老年人和免疫抑制患者群體中,病死率極高。
細菌性肺炎的癥狀表現
- 癥狀特點:多數起病較急,發熱常見且多為持續高熱。咳嗽、咳痰情況較多,早期為干咳,隨后漸有咳痰,痰量不一,痰液多呈膿性。部分患者有胸痛,累及胸膜時呈針刺樣痛。全身癥狀包括頭痛、肌肉酸痛、乏力,少數會出現惡心、嘔吐、腹脹、腹瀉等胃腸道癥狀。重癥患者可能出現嗜睡、意識障礙、驚厥等癥狀。
- 體檢特征:病人呈急性病容,呼吸淺速,部分有鼻翼搧動。常有不同程度的紫紺和心動過速。少數患者可出現休克,表現為煩躁、面色蒼白、四肢厥冷、少尿、心動過速和心音減弱,多見于老年患者。
- 血液指標:血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多有升高。老年體弱者白細胞計數可能不增高,但中性粒百分比仍高。肺部炎癥顯著但白細胞計數不增高常提示病情嚴重。動脈血氧分壓常顯示下降。
- 體征表現:患者呈熱病容,少數有呼吸急迫和紫紺,重癥病人體溫可高達39 - 40度,可能出現血壓下降休克等體征。胸部檢查可見患側呼吸動度減弱,語顫可增強或減弱,叩診有濁音,聽診可有支氣管呼吸音或濕性羅音,少數可有胸膜磨擦音或呼吸音減弱。
綜上所述,細菌性肺炎在抗生素時代仍存在病死率高的問題,其癥狀表現多樣,需引起足夠重視。
*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,僅供閱讀參考。如有不適,建議立即就醫,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、治療為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