脾胃虛弱的調理:食譜與生活建議
脾胃虛弱的癥狀表現
脾胃虛弱的人一覺醒來常感頭暈腦脹、身體發熱,還會有胃部脹氣、惡心嘔吐等癥狀,這表明需要調理脾胃了。
脾胃虛弱人的食譜
- 粳米:性平,味甘,有補脾益氣之功。《食鑒本草》記載“粳米,皆能補脾,益五臟,壯氣力,止泄痢,惟粳米之功為第一”。《本草經疏》稱“粳米即人所常食米,為五谷之長,人相賴以為命者也。其味甘而淡,其性平而無毒,雖專主脾胃,而五臟生氣,血脈精髓,因之以充溢,周身筋骨肌肉皮膚,因之而強健”。虛弱之人,尤其是脾虛之人最宜食用。
- 糯米:性溫,味甘,有補脾益氣的作用,脾虛者宜用之煮粥服食。唐·孫思邈說“糯米,脾病宜食,益氣止泄”。《本經逢原》提到“糯米,益氣補脾肺,但磨粉作稀糜,庶不黏滯。若作糕餅,性難運化,病人莫食”。
- 鍋巴:又稱鍋焦,性平。《本草綱目拾遺》中說它“補氣,運脾,消食,止泄瀉”。脾虛不運、飲食不香、食不消化或脾虛久瀉者最宜食用。古方中常用,如小兒健脾消食的“鍋焦丸”,治老人脾泄的“玉露霜”。《梁侯瀛集驗良方》用鍋巴同蓮子肉為末加白糖調服治療“老幼脾虛久瀉不愈”有效果。
- 西國米:又稱西谷米、西米,白凈滑糯,營養豐富。性溫,味甘,能溫中補脾,脾胃虛弱、消化不良者食之頗宜。《柑園小識》記載“西谷米健脾運胃,久病虛乏者,煮粥食最宜”。
脾胃虛弱的生活建議
- 叩齒法:牙齒功能對健康影響大,健脾胃需保護好牙齒。叩齒法簡單實用,摒除雜念,全身放松,口唇輕閉,上下牙齒有節律地互相輕輕叩擊36次。
- 自我按摩操:每天晚餐1小時后,可做自我按摩操緩解不適。坐下,雙手握腳板,將雙腳收至腹部前方,維持姿勢慢慢后躺,腹部用力,雙手盡可能緊握腳板,背部往前后方向滾動,注意適可而止,小心頸部扭傷。
脾胃虛弱會引發多種疾病,影響健康和壽命。調理身體需長時間堅持,不能半途而廢,大家不妨試試上述食譜和方法。
*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,僅供閱讀參考。如有不適,建議立即就醫,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、治療為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