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炎球菌肺炎:臨床表現與診斷
肺炎球菌肺炎是一種起病較急的疾病,許多人對其比較陌生,甚至有些人都不知道該疾病的存在。了解該疾病的癥狀很有必要,以下為您介紹肺炎球菌肺炎的臨床表現和診斷方法。
一、癥狀
- 典型癥狀:起病急驟,伴有寒戰,高熱可達39 - 40℃,會咳膿痰或血性痰,出現氣促癥狀。部分病人因累及胸膜會有胸痛表現。病人還會感到乏力、食欲缺乏、惡心嘔吐,嚴重者可出現感染性休克。
- 潛伏期與誘因:潛伏期1 - 2天。起病前多數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,也可發生在健康的青壯年身上,但常有受寒、淋雨史。
- 其他癥狀:驟起劇烈寒戰、發熱,伴有劇烈的胸部刺痛或刀割樣疼痛,常隨咳嗽及呼吸加重,患者常臥向患側以限制該側胸廓運動減輕胸痛。嚴重者延及膈面胸膜時,胸痛會牽涉下胸、上腹或肩部。有刺激性干咳,可有少量黏痰,帶血或呈鐵銹色。病變廣泛時會有氣急及發紺。重癥常伴有嘔吐、腹脹、黃疸、肌痛、衰弱,少數可見血壓下降及休克。
- 胸部體征:病初可不明顯,實變期可有叩診濁音、聽診支氣管呼吸音、語顫增強、濕性啰音;胸膜發炎時,則有胸膜摩擦音及局部胸壁壓痛。
二、診斷
- X線胸部檢查:病初僅見肺紋理增多,實變期則呈典型大片濃密陰影,多數自右中葉或一側下葉開始,大多限于一葉,少數可限于單肺段,偶見葉間隙膨出。
- 病原學檢查:
- 細菌學檢查:通過痰、咽拭子涂片及培養,查見肺炎鏈球菌,可通過膽汁溶血試驗、血清學反應、葡萄糖發酵反應、乙基氫化羥基奎寧敏感試驗與α溶血鏈球菌鑒別。如痰量少或混有雜菌而分離困難,可將檢材注入小白鼠腹腔,于瀕死時取心血及腹腔浸出液做培養,可得純培養。必要時可做莢膜腫脹試驗、沉淀、凝集等方法以鑒定菌型。
- 血清學診斷:取痰、血及體液以對流免疫電泳法檢測特異性多糖抗原,有助于診斷,即使已接受抗菌治療,亦可測出。
清楚了解肺炎球菌肺炎的臨床表現,一旦發現孩子有相關癥狀,應及時送往醫院醫治。
結論: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臨床表現和診斷方法,能及時發現病情并采取治療措施。
*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,僅供閱讀參考。如有不適,建議立即就醫,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、治療為準。